主页 > 东北师范 > 东师在线 >

东师教育法学21春在线作业1【标准答案】

作者:pyfdzj

教育法学19春在线作业1-0005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5 道试题,共 37 分) 1.我国《合同法》主要用于调整具有()性质的合同。 A.商业 B.人身 C.财产 D.行政事务 2.()成为我国职业
教育法学19春在线作业1-0005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5 道试题,共 37 分)
1.我国《合同法》主要用于调整具有()性质的合同。
A.商业
B.人身
C.财产
D.行政事务
 
2.()成为我国职业教育走上法制轨道的基本依据。
A.《教育法》
B.《扫除文盲工作条例》
C.《职业教育法》
D.《成人职业教育法》
 
3.教师资格制度是一项有关教师资格()。
A.鉴定和证书发放的制度
B.聘任和考核的制度
C.考核和培训的制度
D.鉴定和培训的制度
 
4.按照法律事实是否与当事人的意志有关,可以把法律事实分为()。
A.事件和行为
B.确认式法律事实和排除式法律事实
C.单一的法律事实和事实构成
D.对己的事实和对彼的事实
 
5.成为我国教育界和法学界进行教育法学研究重要开端的法律是()。
A.《宪法》
B.《教育法》
C.《义务教育法》
D.《高等教育法》
 
6.义务教育的根本特性是()。
A.强制性
B.免费性
C.公共性
D.法制性
 
7.对融资方式的划分可以有不同的角度。例如:根据储蓄向投资转化是否经过金融中介机构,可以分为()。
A.教育融资和企业融资
B.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
C.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
D.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
 
8.教育法制监督包括()。
A.监督主体、监督客体和监督内容
B.监督主体、监督对象和监督客体
C.监督主体、监督对象和监督内容
D.监督客体、监督对象、监督内容
 
9.《教师法》第二十二条规定教师考核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政治思想考核、工作成绩考核和()。
A.业务水平、工作态度考核
B.业务水平、职业道德考核
C.职业道德、工作态度考核
D.学历水平、工作态度考核
 
10.按照我国现行的国家教育考试分类规定,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应属于()。
A.入学考试
B.学历认证考试
C.水平考试
D.结业考试
 
11.教育法律规范的结构通常包括假定(法定条件)、奖惩和()。
A.处理
B.适应范围
C.效力等级
D.名称
 
12.教育权与受教育权的不同特点主要表现于()。
A.主体不同
B.来源不同
C.权限不同
D.主体不同、来源不同
 
13.《教育法》第八条关于“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规定,确立了我国教育的()。
A.公平性原则
B.公共性原则
C.方向性原则
D.终身性原则
 
14.“儿童有受教育的权利,至少在初等教育阶段应该是免费的、义务的。提供儿童接受教育应该是基于其教养与教育机会均等为原则,使儿童的能力、判断力以及道德的与社会的责任感获得发展,成为社会有用的一员。”这段话来自下述文献()。
A.《儿童权利公约》
B.《儿童权利宣言》
C.《世界人权宣言》
D.《宪法》
 
15.按照法律事实是否与当事人的意志有关,可以把法律事实分为()。
A.事件和行为
B.确认式法律事实和排除式法律事实
C.单一的法律事实和事实构成
D.对己的事实和对彼的事实
 
二、多选题 (共 13 道试题,共 32 分)
16.教育事业经费按用途主要有()。
A.人员经费
B.公用经费
C.学校校舍建设费
D.大型实验仪器购置费
 
17.法律责任的特性有()。
A.是由法律规范所规定的,具有法定性
B.是与违法行为和法律规定的事实相联系的,具有条件性
C.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国家强制性
D.是由社会舆论为基础的,具有道义性
 
18.国家司法机关的监督主要包括()。
A.审计机关的监督
B.行政机关的监督
C.审判机关的监督
D.检察机关的监督
 
19.未成年学生犯罪的特点()。
A.犯罪团伙化
B.成员低龄化
C.方式智能化
D.流失生犯罪率上升
 
20.幼儿园的任务主要有哪些()。
A.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B.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
C.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D.了解一些生活、自然和社会常识,具有初步的观察、思维、动手操作的能力
 
21.教育法的正式解释主要有()。
A.学理解释
B.立法解释
C.司法解释
D.行政解释
 
22.未成年学生的违法犯罪行为主要有以下特征()。
A.犯罪团伙化
B.成员低龄化
C.方式智能化
D.流失生犯罪率上升
 
23.教师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
A.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B.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
C.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D.拖欠教师工资、挪用经费等行为
 
24.《教育法》规定的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原则为()。
A.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
B.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
C.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
D.教育基本建设费逐年增长
 
25.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作为两种不同的行政救济制度,其区别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A.裁决机关不同
B.审查范围不同
C.适用程序不同
D.法律效力不同
 
26.学生的权利是法定的,这个权利可以分为哪两部分()。
A.国家宪法和法律授予所有公民的权利
B.教育法律、法规授予尚处于学生阶段的公民的权利
C.参加教育教学活动的权利
D.提出申诉或依法提起诉讼的权利
 
27.根据各国立法现实状况,一般采取的归责原则有()。
A.过错责任原则
B.严格责任原则
C.公平责任原则
D.道义推定原则
 
28.学校应符合《教育法》规定的设立学校、取得法人资格的条件。它包括哪些方面()。
A.必须有组织机构和章程
B.必须有合格的教师
C.必须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等
D.必须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
 
三、判断题 (共 12 道试题,共 30 分)
29.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种类有公民、机构和组织、国家。
 
30.教育法律规范的结构通常包括三个部分假定、处理、惩罚。
 
31.教育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包括主体和客体。
 
32.教育法律规范是指由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通过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关于教育方面的行为规则。
 
33.教育法律权利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依法享有的某种利益。它通常有的表现形式是行为权、要求权、利益权。
 
34.1947年,德国学者黑格尔撰写的《学校法学》一书,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的教育法学著作。
 
35.教育法律关系客体主要包括物、行为、人身权益。
 
36.教育法的适用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严格按照教育法律规范行事,使教育法得以实施的活动。
 
37.法律关系是以法律规范为前提的社会关系。
 
38.《教育法》中“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规定,确立了我国教育的方向性原则。
 
39.教育法律事实是指能够引起教育法律关系形成、变更与消灭的各种事实的总称。
 
40.《教育法》的颁行,标志着我国教育法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