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东北师范 > 东师在线 >

东师环境法21春在线作业2【标准答案】

作者:pyfdzj

环境法19春在线作业2-0001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5 道试题,共 37 分) 1.环境行政责任的特征是 A.有限性、确定性、强制性 B.广泛性、确定性、强制性 C.广泛性、不确定性、强
环境法19春在线作业2-0001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5 道试题,共 37 分)
1.环境行政责任的特征是
A.有限性、确定性、强制性
B.广泛性、确定性、强制性
C.广泛性、不确定性、强制性
D.广泛性、确定性、非强制性
 
2.1979年颁布的()是中国第一部综合性环境保护法
A.《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
B.《全国环境监测管理条例》
C.《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监测工作的决定》
D.《环境源监测管理办法》
 
3.不属于普通民事诉讼与环境民事诉讼的区别的是
A.举证责任倒置
B.因果关系推定
C.延长诉讼时效
D.诉讼客体的扩张
 
4.在行政责任的构成要件中,( C)判断行为者行为是否违法的界限,是承担行政责任的第一个必要条件。
A.危害结果
B.行为人的过错
C.行为的违法性
D.违法行为与危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5.目前,我国有95%的一次性能源、80%以上的工业原材及大部分农业生产资料来源于
A.水资源
B.土地资源
C.矿产资源
D.海洋资源
 
6.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包括
A.人与自然的关系
B.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C.人与物的关系
D.人与环境要素的关系
 
7.《水污染防治法》规定对船舶污染实施监督管理的机关是
A.各级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部门
B.各级人民政府是水利管理部门
C.各级人民政府的市政管理部门
D.各级交通部门和航政机关
 
8.下列不属于生态保护法律制度与污染防治法律制度的区别的是
A.规制对象
B.制度内容
C.制度目标
D.制度行为
 
9.关于环境民事纠纷的处理,选项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环境行政调解处理是解决环境民事纠纷的必经程序
B.环境行政协调处理是解决环境民事纠纷的最终程序
C.环境民事纠纷当事人对行政调解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提起行政诉讼
D.环境行政调解处理决定没有强制执行的效力
 
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广义上的水资源是指能够直接或间接使用的各种水和水中物质,对人类活动具有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水均可称为水资源。
B.狭义上的水资源是指在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人类可以直接利用的淡水。
C.狭义上的水资源是指在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人类可以简接利用的淡水。
D.狭义上的水资源是指与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以及社会进步息息相关的淡水资源
 
11.我国环境保护法规确立的环境污染危害民事责任的规则原则为
A.过错责任原则
B.无过错责任原则
C.公平责任原则
D.诚实信用原则
 
12.我国《水土保持法》规定,对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等防护林
A.可以进行皆伐
B.只准进行择伐
C.只准进行抚育和更新性质的采伐
D.禁止任何性质的采伐
 
13.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审批的时限为
A.5个工作日
B.10天
C.12天
D.15天
 
1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环境的性质的是
A.可替代性
B.复杂性
C.有限性
D.公共性
 
15.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在追究环境损害引起的民事责任时,需具备什么要件,即可追究民事责任
A.故意
B.过失
C.实施了危害行为并造成危害后果
D.违法行为
 
二、多选题 (共 15 道试题,共 37 分)
16.环境保护法的主体主要包括(?)等
A.国家
B.国家机关
C.社会团体
D.企事业单位
 
17.环境保护法中的行政制裁,分为()两大类
A.行政处罚
B.行政罚款
C.行政调解
D.行政处分
 
18.土地征收和征用制度应遵循()原则
A.公共利益需要的原则
B.依照法定程序的原则
C.综合性补偿的原则
D.依法给予补偿的原则
 
19.下列社会组织中哪些属于国际环境法的主体()
A.国家
B.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
C.欧洲联盟
D.根据环境条约建立的国际组织
 
20.我国《水污染防治法》规定,禁止向水体排放、倾倒()
A.油类
B.工业废渣
C.城市垃圾
D.放射性固体废弃物
 
21.环境保护法的主体涉及(??? )等。
A.国家
B.国家机关
C.社会团体
D.企事业单位
 
22.()的制度是“三同时”制度中环境保护设施和主体工程必须依法执行的。
A.设计
B.施工
C.投产使用
D.规划
 
23.环境的性质包括
A.不可替代性、复杂性
B.公共性
C.有限性
D.相对性
 
24.某单位因排放污水而致附近数十农户的庄稼遭受损失。下列关于该事件的表述中哪些是错误的()
A.若该单位能证明其污水排放标准是符合排污标准规定的,则该单位不承担民事责任
B.若该单位能证明其主观上却无过失,则不承担民事责任
C.若造成了重大的财产损失,可对直接责任人员追究刑事责任
D.受害农户提起损害赔偿的诉讼时效为2年,自其知道污染损害时起计算
 
25.环境行政诉讼的种类包括
A.撤销之诉
B.变更之诉,司法审查之诉
C.环境履行之诉
D.环境行政赔偿之诉
 
26.环境污染防治法的类型可分为
A.预防性控制制度
B.治理性控制制度
C.综合性控制制度
D.技术性控制制度
 
27.具体行政行为与抽象行政行为存在本质上的区别,表现在:
A.具体行政行为能够直接对特定行为或事项产生法律后果,造成影响,而抽象行政行为则不能直接影响,还需要通过具体行政行为的实施来实现。
B.具体行政行为在于强调调查程序和听证程序,主要建立在相应的法律或准确事实的基础上,而抽象行政行为则是为保证行为相对人得到公平公正的权益调整,制定出科学的行为规范,体现在征求意见程序、公布等程序上。
C.具体行政行为是针对特定的人或事而作出的行政行为,而抽象行政行为是针对不特定的多数人或事而作出的行政行为。
D.具体行政行为可以通过申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的途径进行审查,而抽象行政行为一
 
28.从享有行政权力和具体行使行政权力的角度分析,土地管理的主体可以分为()
A.政府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
B.土地行政主管机关
C.行政首长
D.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的普通公务员
 
29.依据环境保护法,下面哪些情况下行为人可以免予承担环境民事责任
A.行为人主观上不是故意
B.受害人自我致害
C.第三者过错造成
D.因不可抗力造成并且行为人采取合理措施
 
30.生态保护法律制度的特征包括
A.目的的生态性
B.手段的公法性
C.内容的综合性
D.内容的协调性
 
三、判断题 (共 10 道试题,共 25 分)
31.环境行政处分的对象仅限于环境行政相对人。
 
32.环境民事诉讼涉及的是平等主体之间环境权利义务的争议,其诉讼请求通常是让法院确认原告享有某种权利,被告负有某种义务,并让被告履行某种义务,以满足原告的权利要求。
 
33.记过是最轻的行政处罚形式,只能单独适用。
 
34.矿产资源所有权具有绝对性和排他性。
 
35.环境监测制度是环境监测的法律化,是围绕环境监测而建立起来的一整套规则体系。
 
36.按照在控制环境污染中功能的差异和制度着力点的不同,可分为预防性控制制度和治理性控制制度。
 
37.三同时制度的具体要求包括同时设计、同时施和同时受益。
 
38.大气污染的特点是污染速度快,范围大,持续时间也较长。
 
39.危害后果是承担环境行政责任的必要条件。
 
40.草坪和草坡是《草原法》所称的草原包括的内容。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