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18春在线作业1-0005
试卷总分:100 得分:0
一、 单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对于比较重要的合同和非即时履行的合同采用()
A.口头合同
B.书面合同
C.口头或书面合同
D.以上都不是
2.我国劳动法律规定的最低就业年龄是()周岁。
A.18
B.17
C.16
D.15
3.根据规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办事机构设在()。
A.企业工会
B.地方工会
C.劳动行政部门
D.人民法院
4.《工伤保险条例》第41条3款规定,职工被借调期间受到工伤事故伤害的,由()承担工伤保险责任
A.现在工作单位
B.原用人单位或现在工作单位
C.原用人单位
D.都负责
5.某外商独资企业与其所录用的劳动者之间在履行集体合同时,因工作时间和休假的问题发生争议,双方不能通过下列()方式解决该争议?
A.由双方协商解决
B.由当地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组织有关各方协调处理
C.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D.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在法定期限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6.根据劳动法的规定,下列费用或收入中可以作为最低工资组成部分的是()。
A.用人单位依法为劳动者交纳的社会保险费用
B.加班加点工资
C.特殊工作环境、条件下的津贴
D.带薪年休假期间的工资
7.《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是()
A.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
B.因工外出期间,由于自身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C.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辱骂
D.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无关的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8.劳动监督检查的执行机构是()。
A.劳动部
B.劳动行政主管部门
C.企业主管部门
D.工会三方代表
9.劳资对立、冲突论是以()的理论为基础
A.霍布斯的经济法原理
B.马克思基本原理
C.三权分立理论
D.科学发展观
10.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视同工伤
A.12
B.18
C.24
D.48
二、 多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有关劳动法律关系的分类正确的是()
A.以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为依据,可将劳动法律关系分为全民所有制劳动法律关系、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劳动法律关系,私营企业或个体经营单位劳动法律关系,外商投资企业中的劳动法律关系,以及联营经济单位中的劳动法律关系
B.根据用人单位是否具有生产经营性质,可将劳动法律关系分为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中的劳动法律关系和公司、企业、经济组织中的劳动法律关系
C.根据是否具有涉外因素,可将劳动法律关系分为涉外劳动法律关系和非涉外劳动法律关系
D.根据是否签订合同,非为合法的劳动法律关系和非法的劳动法律关系
2.劳动安全技术规程有如下法律特征()。
A.劳动安全技术规程以减少或消除劳动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保护劳动者人身安全为目的。
B.劳动安全技术规程以基本劳动条件和劳动规则程序为主要内容
C.劳动安全技术规程具有明显的技术性
D.劳动安全技术规程具有明显的复杂性
3.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下列争议应属于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受理范围的是()
A.因履行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B.因企业开除、辞退违纪职工发生的争议
C.固职工违反计划生育政策发生的争议
D.因履行承包合同发生的争议
4.劳动安全卫生法律调整的意义()。
A.有效地防止伤亡事故,避免有毒有害物质的危害,保证职工在劳动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和健康
B.有利于改善劳动条件和减少繁重的体力劳动,保护我国劳动力
C.促进我国现代化生产技术的发展
D.提高我国劳动生产率,调动职工的劳动积极性,有着促进作用
5.用人单位可以从职工的工资中代扣的情况只限于()。
A.应由职工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B.应由职工负担的各项社会保险费用和住房公积金
C.法院判决、裁定中要求代扣的抚养费、赡养费
D.法定可以从工资中扣除的其他费用
6.在我国,工资的构成形式一般包括()。
A.计时工资、计件工资
B.奖金、津贴和补贴
C.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报酬
D.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7.属于单位的先合同义务的是()
A.应当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以及劳动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况
B.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
C.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
D.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
8.导致大量农民工与用工单位建立这种无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原因()。
A.农民工的弱者地位
B.农民工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
C.政府行政部门职责缺位
D.农民工法律意识淡薄
9.全体劳动者 放假的节日有()。
A.新年、春节
B.清明节、劳动节
C.建军节、儿童节
D.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
10.根据劳动法律关系参加者的地位不同,可将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A.劳动关系参加主体
B.劳动关系中介主体
C.劳动管理主体
D.劳动关系的服务主体
三、 判断题 (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在劳动者违反法定或约定的劳动合同解除条件或程序,单方解除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双方无约定)为劳动者支付的培训费用,不属于赔偿范围。
A.错误
B.正确
2.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有关保险公司负责全国的工伤保险工作。
A.错误
B.正确
3.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仲裁委员会)是国家授权,依法独立处理劳动争议 案件的专门机构。也是处理劳动争议的专门办事机构。
A.错误
B.正确
4.企业调解委员会调解劳动争议应在30 日内结案。在此期限内达不成协议的,或者 达成协议后一方或双方当事人反悔的,视为调解不成。
A.错误
B.正确
5.失业保险的保险事故既包括非自愿失业,也包括自愿失业
A.错误
B.正确
6.1996年,浙江省率先建立了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
A.错误
B.正确
7.责令改正属于行政处罚。
A.错误
B.正确
8.未经许可和登记,擅自从事职业中介活动的,由劳动行政部门或者其他主管部门依法予以关闭;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A.错误
B.正确
9.用人单位的劳动安全设施和劳动卫生条件不符合国家规定或者未向劳动者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和劳动保护设施的,应当直接提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决定责令停产整顿。
A.错误
B.正确
10.按导致劳动合同无效的原因,将无效劳动合同分为两大类,即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劳 动合同和采取欺诈、威胁等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
A.错误
B.正确
11.我国《劳动法》规定当事人只能订立有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而不能订立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
A.错误
B.正确
12..《工伤保险条例》是为了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促进工伤职工职业康复,分散用人单位的工伤风险而制定。
A.错误
B.正确
13.现有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可作此归纳:协商先行,或调或裁,先裁后审。
A.错误
B.正确
14.我国协调劳动关系的三方机制是指由政府劳动行政部门、雇主(企业)组织和工人组织三方代表,按照一定的制度、规则和程序,在协调劳动关系方面所形成的组织体系和运作机制。
A.错误
B.正确
15.劳动监督检查活动中的平时抽查特点:规模大,声势大,社会影响强烈。
A.错误
B.正确
16.未经依法批准,擅自生产、经营、储存危险物品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或者予以关闭,没收违法所得。
A.错误
B.正确
17.调查取证是劳动争议处理机构的权利和责任,举证是当事人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A.错误
B.正确
18.未成年工是指未满18 周岁的劳动者。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是指国家为维护未成年 工的合法权益,在劳动方面对未成年工的特殊权益的法律保护。
A.错误
B.正确
19.人民法院的劳动争议案件管辖一般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人民法院受理
A.错误
B.正确
20.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90天的产假。其中产前假期为15天,产后休假为7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
A.错误
B.正确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