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1)18春在线作业1-0003
试卷总分:100 得分:0
一、 单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25 分)
1.“宫之奇以其族行”中的“以”字的词性是
A.动词
B.连词
C.介词
D.名词
2.“故远人不服 ,则修文德以来之 ”中的“ 来 ” 的特殊用法是
A.为动用法
B.使动用法
C.意动用法
D.对动用法
3.汉字的基本特征是
A.系统性
B.形象化
C.四方形
D.表意性
4.用刀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
A.甲骨文
B.铭文
C.金文
D.钟鼎文
5.“庄公寤生,惊姜氏。”中“惊” 的特殊用法是
A.意动用法
B.使动用法
C.为动用法
D.对动用法
6."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里“贤”的文中义是()
A.贤能
B.超过
C.尊敬
D.美善
7.着眼于字的笔画的多少的是()
A.古今字
B.异体字
C.繁简字
D.通假字
8.“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中“贰”的文中义是
A.两属
B.两个
C.二十
D.第二次
9.“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未尝君之羹。”里“羹”的文中义是
A.蔬菜
B.饭
C.带汁的肉
D.鱼
10.最通行的《礼记》注本,即所谓的《礼记注疏》,它的做注者和做疏者是
A.戴德,刘向
B.杜预,孔颖达
C.何晏,邢昺
D.郑玄,孔颖达
二、 多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25 分)
1.关于“夫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说法正确的是.
A.“夫子”是句子的主语
B.“疾”是“痛恨”的意思
C.第二个“夫”是指示代词。
D.句子中的“之”两个都是代词。
2.下列各句中 ,介词“ 以 ”的宾语前置的有
A.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
B.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C.吾道一以贯之。
D.斧斤以时入山林。
3.关于《 战国策 》,说法正确的是
A.《战国策》是战国时代的史料汇编
B.《战国策》作者无可考
C.分为东周、西周、秦、齐等12国,共33篇。
D.《战国策》流传到现在的本子有两种,都是汉人辑录的
4.关于意动用法,说法正确的是()()()()
A.意动用法有主观上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当作什么”的意思
B.意动用法可译为 “让……怎么样”、“使……怎样”
C.用作意动用法的词后边可以不出现宾语
D.意动用法指的是动词与宾语的关系
5.下列句子中的“ 而 ”字是连词 ,用在状语和中心词之间的是
A.长驱到齐,晨而相见。
B.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C.此惟救死而恐不赡。
D.任重而道远
6.下列句子中的“之”字是代词的有()()()()
A.今君有区区之薛
B.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
C.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
D.诸侯先迎之者,富而兵强
7.下列句子中,“ 者 ”字是助词的是
A.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盟主。
B.老臣今者殊不欲食。
C.彼秦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是代词
D.夫以百亩之不易为己忧者,农夫也。
8.古汉语中的被动句式的类型有
A.“于” 字式
B.“为”字式
C.“见”字式
D.“被”字式
9.异体字形成的原因有三个:分别是.
A.造字方法不同的异体字
B.造字素材不同的异体字
C.偏旁位置不同的异体字
D.造字形符不同的异体字
10.下面各句中的“至”词义为“到达”的是()()()()
A.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
B.晏子至
C.待君久,不至,已去
D.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三、 判断题 (共 20 道试题,共 50 分)
1.“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中“殃”的文中义是“祸害”。
A.错误
B.正确
2.“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中“以诸侯之师”是介宾结构做状语。
A.错误
B.正确
3.“今之从政者殆而!”与“思而不学则殆”中的两个“殆”字意思相同
A.错误
B.正确
4.传统的“六书”包括:指事、形声、象形、会意、转注和假借。
A.错误
B.正确
5.“吾道一以贯之 ?”中有宾语前置的情况。
A.错误
B.正确
6.“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中“牢”的词义为羊圈。
A.错误
B.正确
7.“ 人十能之 ,己千之 ”中的“千”是数词用作动词。
A.错误
B.正确
8.金文又称作殷虚文字。
A.错误
B.正确
9.“而臣衰,窃爱怜之”中的“怜”是“可怜”的意思。
A.错误
B.正确
10.“下臣不幸,属当戎行,无所逃隐。”中“戎行”的文中义是“士兵”。
A.错误
B.正确
11.“‘唇亡齿寒,辅车相依’。其虞虢之谓也”中含有宾语前置的现象。
A.错误
B.正确
12.先秦文字包括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
A.错误
B.正确
13.“公赐之食。”是双宾语结构。
A.错误
B.正确
14.“ 孟尝君就国于薛 。”中的“就”的文中义是“成就”。
A.错误
B.正确
15.大篆是小篆的先河,小篆是大篆的自然发展
A.错误
B.正确
16.“ 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中“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是整个句子的宾语。
A.错误
B.正确
17.“姜氏欲之,焉辟害?”中“焉”是助词,表示委婉的语气.
A.错误
B.正确
18.“制, 岩邑也。”是一个判断句。
A.错误
B.正确
19.主语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这个谓语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作,这种用法是使动用法。
A.错误
B.正确
20.“以重金为鲁连寿”属于双宾语结构。
A.错误
B.正确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