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其他院校 > 四川大学 >

川大20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核作业3题目【标准答案】

作者:pyfdzj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核作业3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判断题 (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1.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2.世界统一于存在是唯物主义的命题。 3.在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核作业3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判断题 (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1.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2.“世界统一于存在”是唯物主义的命题。
 
3.在哲学史上第一次科学地对哲学基本问题做出完整概括和论证的是恩格斯。
 
4.任何真理都是人们在一定条件下达到的有限的近似正确的认识。
 
5.整个世界都是认识的客体。
 
6.时间是均匀流逝的过程。
 
7.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人与自然界之间的矛盾。
 
8.辩证的同一是以差别、对立为前提的同一。
 
9.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自然和社会的问题。
 
10.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似的特性。
 
11.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变化发展的基本形式和状态。
 
12.把“否定之否定”称为“仿佛回到出发点的运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13.质和事物的存在直接同一。
 
14.辩证的同一是以差别、对立为前提的同一。
 
15.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二、单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6.真正驳倒不可知论的关键在于( )。
A.指出人们可能通过感觉反映世界
B.指出本质和现象是同一的
C.把科学的实践引入认识论
D.指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的统一
 
1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
A.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哲学
B.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C.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
D.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
 
18.在劳动资料中,最能标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因素是( )。
A.运输设备
B.仓储设备
C.维修工具
D.生产工具
 
19.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 )。
A.关于人类思维活动的一般规律
B.关于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
C.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D.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20.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 )。
A.关于人类思维活动的一般规律
B.关于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
C.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D.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21.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我党的思想路线的( )。
A.具体化
B.理论基础
C.在实际工作中的体现
D.理论形式
 
22.我国战国时期公孙龙提出“白马非马”,这个命题的错误在于它割裂了( )。
A.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联系
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联系
C.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联系
D.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联系
 
2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
A.唯物主义的观点
B.实践的观点
C.矛盾的观点
D.普通联系的观点
 
24.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 )。
A.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
B.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
C.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D.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
 
25.生产关系的性质是由:
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的
B.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决定的
C.产品分配关系决定的
D.消费关系决定的
 
三、多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26.下列各项属于阶级产生的基本前提的有( )。
A.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出现剩余产品
B.社会分工及随之而来的产品交换
C.投机商人通过不平等交换赚取钱财
D.一些人利用各种手段掠夺他人财产
E.通过不平等分配占有他人劳动
 
27.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的统一,因为( )。
A.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没有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B.理性认识就是感性认识的不断积累
C.认识的真正任务在于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性
D.感性认识是不可靠的,理性认识才是可靠的
E.理性认识是抽象的、不可靠的,感觉经验才是唯一可靠的
 
28.主观唯心主义的时空观认为( )。
A.时空是人类感性直观中的先天形式
B.客观世界中存在“绝对时空”
C.时空是感觉系列调整了的体系
D.时空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
E.时空是“绝对观念”外化的产物
 
29.社会进步的标准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的。下列各项属于社会进步的标准的有( )。
A.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
B.先进的生产关系代替落后的生产关系
C.进步的政治制度代替反动的政治制度
D.良好的道德风尚代替腐朽的道德风气
E.一种经济体制代替另一种经济体制
 
30.现象和本质的区别为( )。
A.现象是外在的,本质是内在的
B.现象是可感知的,本质是借思维才能把握的
C.现象是易变的,本质是较稳定的
D.现象是相对的,本质是绝对的
E.现象是共性,本质是个性
 
31.下列表述中,体现重视矛盾特殊性的有( )。
A.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B.欲擒故纵,声东击西
C.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D.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E.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3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即( )。
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B.物质世界是否发展变化的问题
C.物质世界能否为人们认识的问题
D.世界的本原是一个还是多个的问题
E.实践和认识的关系问题
 
33.因果联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主要表现为( )。
A.一因多果,同因异果
B.同因同果,异因异果
C.一果多因,同果异因
D.同果同因,异果异因
E.多因多果,复合因果
 
34.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在于它是( )。
A.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B.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C.阶级社会实现社会形态更替的途径
D.迫使统治阶级实行某些改良的手段
E.解决阶级社会基本矛盾的必要手段
 
35.下列各项属于英雄创造历史的历史唯心主义产生的根源的有( )。
A.生产规模的狭小限制人们的眼界
B.剥削阶级的偏见曲解历史的发展
C.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不高
D.认识上的直线性和片面性
E.保守落后思想的腐蚀作用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