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课程设计与评价》在线作业-0002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有“现代课程理论之父”之称的美国课程理论专家( )在其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指出课程的三个来源。
A.劳顿
B.泰勒
C.利威
D.斯基尔贝克
2.1903年清政府颁布了( ),该文件对中小学堂的课程设置都做了较为明确的规定,是我国近代的第一套学校课程。
A.《奏定学堂章程》
B.《壬戌学制》
C.《理科教育振兴法》
D.《教育宗旨令》
3.( )是从整体上规定学校课程目标、内容、组织、顺序、进度、课时、学年编制以及评价标准等的课程文件。
A.课程计划
B.课程标准
C.教科书
D.课程结构
4.在西方,课程一次最早出现于英国著名哲学家( )于1859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中。
A.奥利瓦
B.利威
C.斯宾塞
D.鲁尔
5.( )教育思想学说就成了自汉至清我国历代学校教育的核心。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6.依据学习内容是否以定论方式呈现,将学习方式分为( )。
A.发现学习与接受学习
B.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
C.维持学习与创新学习
D.情境学习与抽象学习
7.芝加哥大学教授博比特于1918年出版的( )一书,是教育史上第一本课程理论专著,被认为标志着课程作为专门研究领域诞生的里程碑。
A.《课程教育》
B.《课程》
C.《教育章程》
D.《论演说家的教育》
8.( )是使用教学方法对有关指标进行数量分析并以此作为评价依据的评价类型。
A.量化评价
B.质性评价
C.相对评价
D.绝对评价
9.( )是将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之上的主要代表人物,对课程理论的贡献在于将心理学与课程联结起来。
A.夸美纽斯
B.斯宾塞
C.赫尔巴特
D.杜威
10.美国学者( )主编的《国际课程百科全书》中列举了14种影响课程的因素。
A.劳顿
B.泰勒
C.利威
D.斯基尔贝克
二、多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11.认知心理学对学校课程的影响主要包括()等。
A.教材的编制要体现“结构”论的思想
B.课程设计要依据学生的认知结构水平
C.提倡教学设计的模式
D.要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
12.课程设计与评价批判模式的理论基础包括( )等。
A.现象解释学
B.社会批判理论
C.知识社会科学
D.后现代主义
13.课程设计与评价过程模式特征包括()。
A.行为导向的目标
B.强调结果性评价
C.强调以程序原则为依据进行课程设计
D.强调形成性评价
14.依据课程评价所依据的标准不同,将课程评价分为( )。
A.效果评价
B.绝对评价
C.相对评价
D.个体内差异评价
15.课程设计与评价过程模式思想基础是( )
A.进步主义教育理论
B.发展心理学
C.人本主义理论
D.经验主义教育理论
16.依据课程评价效用及目的不同,将课程评价分为( )。
A.形成性评价
B.绝对评价
C.相对评价
D.总结性评价
17.美国课程理论专家泰勒在其出版的书中指出课程来源于三个方面,即( )等。
A.对学生的研究
B.对当代社会生活的研究
C.学科专家的建议
D.课程的研究
18.建构课程目标体系的要求包括( )等。
A.适应性要求
B.容纳性要求
C.动态性要求
D.静态性要求
19.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直接理论支持的课程学者当属( )。
A.卡斯威尔
B.施瓦布
C.斯腾豪斯
D.查斯特
20.实用主义哲学的代表者包括( )等。
A.皮尔士
B.詹姆斯
C.杜威
D.莫兰
三、判断题 (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21.课程设计与评价过程模式主要代表是被尊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的泰勒所创立的“泰勒模式”。
22.哲学是课程之根本理论基础。
23.新中国成立后,受到苏联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的影响,我国课程理论的地位受到很大的削弱。
24.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基于问题的学习都是以问题为依托。
25.我国古代的“六经”和古希腊的“七艺”可以说是最早的经验课程。
26.策略是指既具有目标性、计划性,同时又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在其具体情境中显示直觉性特征的行动方式。
27.美国理论家派纳在其著作《理解课程》中提出了由“课程开发”范式转向“课程理解”范式。
28.课程的定义是唯一的,是美国学者鲁尔提出的。
29.教材内容是开放的,但是静止的,是教师对教材的二次开发。
30.根据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将课程划分为显性课程与隐形课程。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