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工18春《道路勘测设计》在线测试3-0001
试卷总分:100 得分:0
一、 单选题 (共 20 道试题,共 60 分)
1.道路纵坡设计时,最小纵坡的限制主要是为了考虑( )。
A.行车快速
B.行车安全
C.行车通畅
D.路面排水
2.定线就是在选线布局之后,具体标定出公路的()。
A.起点
B.路线带
C.中心线
D.终点
3.不同等级的道路容许速度应不同,容许速度一般应不小于设计速度的()。
A.1/2~2/3
B.1/3~2/3
C.1/4~2/3
D.1/5~2/5
4.越岭线在选线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平面
B.纵断面
C.纵坡
D.地质
5.不同等级的道路容许车速应不同,其值一般应不小于设计速度的( )。
A.1/2~2/3
B.1/3~2/3
C.1/4~2/3
D.1/5~2/5
6.土石方运量为平均运距与()的乘积。
A.土石方调配数量
B.土石方总量
C.土石方调配距离
D.土石方调配
7.路面应在曲线( )进行加宽,以确保曲线上行车的顺适与安全。
A.内侧
B.外侧
C.内侧与外侧
D.不确定
8.位于海拔3000m以上的高原地区,各级公路的最大纵坡值应按规定予以折减。折减后若坡度小于4%,则采用( )。
A.3%
B.4%
C.2.5%
D.1.5%
9.路基土石方调配计算时,( )是确定借土或调运的界限。
A.平均运距
B.免费运距
C.经济运距
D.运量
10.总运量与调配土石方数的关系是()。
A.成反比
B.成正比
C.二次方
D.三次方
11.当相交道路交角在()范围内的三路交叉为T型交叉。
A.75°~125°
B.75°~105°
C.65°~105°
D.55°~105°
12.几类行车视距中,( )最长,( )最短。
A.超车视距,错车视距
B.停车视距,会车视距
C.超车视距,停车视距
D.错车视距,会车视距
13.《标准》规定,连续上坡(或下坡)时,应在不大于《标准》所规定的纵坡长度范围内设置缓和坡段,缓和坡段的纵坡应不大于()。
A.2%
B.2.5%
C.3%
D.3.5%
14.不同等级的道路容许速度应不同,其值一般应不小于设计速度的()。
A.1/2~2/3
B.1/3~2/3
C.1/4~2/3
D.1/5~2/5
15.改建公路可以按照新建公路的规定,公路的设计高程也可以采用()。
A.分隔带外边缘的高程
B.中线高程
C.路基未设加宽超高前的路肩边缘的高程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16.展线是采用延展路线长度的方法,逐渐升坡克服高差的布线方式,展线的基本形式有( )。
A.自然展线
B.回头展线
C.螺旋展线
D.以上答案均正确
17.二、三、四级公路的路基横断面组成中,不包括( )。
A.行车道
B.中间带
C.路肩
D.边坡
18.在海拔( )米以上的高原地区,各级公路的最大纵坡应按规范规定折减。
A.1000
B.2000
C.2500
D.3000
19.中间为双向行驶的机动车车道,两侧为靠右侧行驶的非机动车道,这样的路称为()。
A.单幅路
B.双幅路
C.三幅路
D.四幅路
20.选线的第一步工作是()。
A.进行路线平、纵、横综合设计
B.逐段解决局部路线方案
C.路基未设加宽超高前的路肩边缘的高程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二、 多选题 (共 5 道试题,共 20 分)
1.立体交叉的交通功能主要包括()。
A.通过性
B.安全性
C.方向性
D.舒适性
2.关于平面直线与纵断面组合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平面长直线配纵面长坡时,线形单调、枯燥,容易使司机疲劳和超速行驶
B.在平面直线段内可以插入短的竖曲线
C.在平面长直线上可以设置陡坡
D.在平面长直线上不能设置竖曲线长度短、半径小的凹形竖曲线
3.对停车视距描述正确的是()。
A.包括司机反应时间所行驶的距离
B.包括加速行驶距离
C.包括汽车的制动距离
D.包括安全距离
E.是会车视距的两倍
4.展线方式主要有()。
A.自然展线
B.回头展线
C.螺旋战线
D.直线展线
5.土石方调配后,按()公式进行复查。
A.横向调运+纵向调运+弃方=挖方
B.横向调运-纵向调运+弃方=填方
C.挖方-借方=填方+弃方
D.挖方+借方=填方+弃方
三、 判断题 (共 5 道试题,共 20 分)
1.我国《标准》规定二、三、四级公路必须保证会车视距,会车视距长度不应小于停车视距的两倍。
A.错误
B.正确
2.土路肩的排水性远高于路面,其横坡度较路面宜减小1.0%~2.0%。
A.错误
B.正确
3.对于不同类型的路面由于其表面的平整度和透水性不同,再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选用不同的路拱坡度。
A.错误
B.正确
4.合理安排缓和坡段,不宜连续采用极限长度的陡坡之间夹最短长度的缓坡。
A.错误
B.正确
5.长直线下坡方向的尽头可以接以小半径曲线。
A.错误
B.正确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