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东北大学 > 东大在线 >

东大19秋学期《公共政策分析》在线平时作业2【标准答案】

作者:pyfdzj

19秋学期《公共政策分析》在线平时作业2 试卷总分:100 得分:0 一、 单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1.下列概念中,既是一切政策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也是公共政策的灵魂和目的的是(
19秋学期《公共政策分析》在线平时作业2
试卷总分:100    得分:0
一、 单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1.下列概念中,既是一切政策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也是公共政策的灵魂和目的的是(   )
A.公共产品
B.公共代价
C.公共利益
D.公共要求
 
 
2.评估者在公共政策执行前后这两个时间点上,分别就有公共政策和无公共政策两种情况进行前后对比,然后再比较两次对比的结果,以确定公共政策的效果。这种方法在公共政策评估中属于(    )。
A.简单“前—后”对比分析
B.“投射—实施后”对比分析
C.“有—无”公共政策对比分析
D.“控制对象—实验对象”对比分析
 
 
3.停止执行某项公共政策,属于(   )。
A.功能的终结
B.组织的终结
C.公共政策自身的终结
D.以上都不是
 
 
4.公共政策学的发展走过了一条(   )的道路。
A.学科化——组织化——产业化
B.组织化——学科化——产业化
C.组织化——产业化——学科化
D.产业化——学科化——组织化
 
 
5.在两党制或多党制国家中,政府的政策往往随着政党的轮换更替而呈现明显的周期波动,这种现象属于典型的(  )
A.阶段性政策周期
B.功能性政策周期
C.反复性政策周期
D.原因性政策周期
 
 
6.(    )被认为是公共政策学发展史上第二个分水岭的代表人物。
A.史密斯
B.德罗尔
C.西蒙
D.拉斯韦尔
 
 
7.在现在立法机关的决策实践中,提出政策议案的主要主体是(     )。
A.政府
B.司法机关
C.政党
D.利益集体
 
 
8.将政策目标转化为政策现实的唯一途径是(    )。
A.公共政策制定
B.公共政策执行
C.公共政策评估
D.公共政策分析
 
 
9.在公共政策分析中,对是什么、在什么时间与地点、程度是什么等问题的回答,构成了公共政策分析方法论的(    )范畴。
A.事实分析
B.价值分析
C.规范分析
D.可行性分析
 
 
10.在公共政策分析中,理性分析方法强调(   )
A.逻辑推理和精确的数学计算
B.逻辑推理和定性思辩
C.案例分析和定性思辩
D.价值偏好和案例分析
 
 
二、 多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1.下列哪些属于政策执行的途径(      )。
A.法律
B.行政
C.经济
D.说服教育
 
 
2.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社会环境因素主要包括(    )
A.政治环境
B.自然灾害
C.经济环境
D.社会心理环境
 
 
3.技术可行性的内容包含(    )。
A.是否具备实施某项政策方案的技术手段
B.执行者有多大的授权及控制力
C.目标群体的配合程度如何
D.在现有的技术水平上达成目标的可能性有多大
 
 
4.在进行政策宣传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
A.个性化原则
B.强制性
C.适时原则
D.说服原则
 
 
5.一般把公共政策议程建立分成(    )。
A.外在创始型
B.参与型
C.内在创始型
D.动员型
 
 
6.公共政策执行的浴盆模型认为,在政策方案的执行过程中,失效分为(    )。
A.耗损失效
B.早期失效
C.人为失效
D.偶然失效
 
 
7.当代中国公共政策的构成主要包括(      )
A.党的政策
B.行政决策
C.立法决策
D.人大决策
 
 
8.政策方案的选择,实际上是对实践活动的各要素及其结合方案的选择,包括(     )。
A.实践主体的选择
B.在特定的实践时空环境中的选择
C.公共政策问题的认定
D.对行动的方法、途径或手段的选择
 
 
9.恰当的公共政策执行的方法包括(     )。
A.切合实际、因地制宜的方法
B.利用诱因、正确激励的方法
C.上下一般粗的方法
D.耐心说服、正确引导的方法
 
 
10.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策结果的主要表现形式有(    )
A.人大决定
B.基本法律
C.一般法律
D.地方性法规
 
 
三、 判断题 (共 5 道试题,共 20 分)
1.社会心理承受力与政策能否有效地执行无关
A.错误
B.正确
 
 
2.中国的官方决策者包括中国共产党。
A.错误
B.正确
 
 
3.政府所面临的重要政策问题,大都是结构优良的政策问题。
A.错误
B.正确
 
 
4.成本—收益分析是评估一项公共政策在实现既定目标上所发生的功效,以及因此所需投入的成本。
A.错误
B.正确
 
 
5.问题要成为社会公共问题,进而成为公共政策问题,必须直接或间接地借助于团体的力量,以此影响政府部门。
A.错误
B.正确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