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文学文本解读》在线作业-0002 试卷总分:100 得分:0 一、 单选题 (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隐喻属修辞学中的比喻,它如比喻一样,由喻体与喻旨两部分构成,前者是具体的形象,后
华师《文学文本解读》在线作业-0002
试卷总分:100 得分:0
一、 单选题 (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隐喻属修辞学中的比喻,它如比喻一样,由喻体与喻旨两部分构成,前者是具体的形象,后者则是( )。
A.在形象背后的作者情思
B.从这形象中引伸出来的抽象意义
C.与这形象的表面意义相矛盾的实际内涵
D.主题意义出现相反相成的两重或多重表现
2.朱自清在名篇《春》的最后用饱蘸感情色彩的柔毫,歌颂了春天的美好。一连三个排比句,第一句用"刚落地的娃娃"比喻春天旺盛的生命力,是何等的贴切;第二句用( )比喻春天的娇媚和前景,是何等的形象;第三句用"健壮的青年"比喻春天的无穷活力,
A.五彩缤纷的花朵
B.繁花似锦的大地
C.往来于花丛中的蜂蝶
D."花枝招展"的小姑娘
3.《五月卅一日急雨中》这篇散文,是著名作家、教育家、语文工作者叶圣陶先生五十多年前所写的一篇名。它写了( ),发表于六月二十八日的《文学周报》第179期。
A.五月雨景的激烈壮阔
B.自己对以往雨景的回忆与感慨
C.五卅惨案中斗争前列的的青年学生的英勇和普通市民的觉醒
D.暴雨给自己心灵的震撼和洗礼
4.被讲述的时间被错乱排列,依照叙述时间或心理时间顺序排列。作者高兴先说什么就先说什么,高兴后说什么就后说什么,或者是先想到什么就先写什么,这是( )的叙事时间。
A.夸张
B.错乱
C.虚幻
D.淡化
5.《香市》是( )写的一偏独具江浙农村生活气息的"乡土文学"。全篇通"过"我"真切的见闻感受,描写了别有异趣的家乡"香市"。
A.茅盾
B.秦牧
C.孙犁
D.沈从文
6.小说中作家安排组织故事内容的角度称为( )。
A.情节设定
B.人物设置
C.表现手法
D.叙事视点
7.庞德给意象下的定义是"那在一瞬间呈现理智和情感的复合物的东西"。作为诗学术语的意象,则是指( )。
A.事物在人们脑中引起的联想
B.从具体形象中引伸出来的抽象意义
C.通过审美思维创造出来的,融汇了主体意趣的形象
D.语言符号所能调动人们的各种艺术感受和艺术联想、想象能力
8.那些主要以剖析和展示人物心理为主要内容的剧本被称为( )。
A.心理剧
B.实验剧
C.荒诞剧
D.类戏剧
9.《上海屋檐下》是( )的戏剧作品。
A.田汉
B.郭沫若
C.夏衍
D.曹禺
10.反讽最显著的特征是( )。
A.一个陈述的实际内涵与它表面意义相互矛盾
B.一个陈述的实际内涵包括更多的隐喻
C.一个陈述的实际内涵
D.一个陈述的实际内涵在人们心中引起的情感波动
11.文学文本的解读活动,也就是文学接受或文学鉴赏活动,是( )。
A.一个将文本与作者、与时代联系起来,对文本作延伸性阅读的过程
B.通过细致研究词的搭配,特殊句式、句群的意味、语气,以及特殊的修辞手的运用等等,来细致体味每个词的本义、暗示义、联想义,在词、句的关系,也即由"上下文"构成的具体"语境"中,重新确定词义的过程
C.由通晓文字(词、句),到把握作者意图或文本"原意"的阅读过程
D.一个反映、实现、改变、丰富文本的过程,也是一个融汇了解读者的感受、体验、联想、想象,以及审美判断等多种心理活动机制的特殊的认识活动和心理活动过程。
12.唐传奇( )的突出成就主要就体现在它生动的人物刻画上。这个篇幅不大的短篇小说,为我们成功地塑造了红拂女、李靖、虬髯客这三个被后世称为"风尘三侠"的传奇人物。
A.《虬髯客传》
B.《红拂女》
C.《红尘记》
D.《风尘传》
13.曹雪芹的《红楼梦》采用的是( )叙事语气。
A.局外人叙事语气
B.主人公叙事语气
C.次要人物叙事语气
D.傀儡叙事语气
14.纯客观叙事,也就是纯客观地展示故事。这种叙事的突出特点,就是不依赖叙述着的讲述,而是直接让人物自己展示自己的外部行为,因此,在这一类小说中,读者看到的只是读着能"看"到的人物的"表演":人物的行为、动作(包括对话)等,所有人物的内心活动以及人物的行为动机、来龙去脉,作者都不会作交待,而只能有读者通过人物的外部行为去推测。海明威的( )采用的就是典型的纯客观叙事。
A.《老人与海》
B.《乞力马扎罗的雪》
C.《杀人者》
D.《一桩事先张扬的谋杀案》
15.张贤亮《浪漫的黑炮》属于( )的文本类型。
A.象征小说
B.魔幻小说
C.意识流小说
D.元小说
16."我们的土地上有过许多伟大的城墙。它们差不多和我们的历史一样古老。"这是《古船》的第一句话,也告诉我们这是( )在叙事。
A.主人公
B.隐身人
C.局外人
D.作家
17.复调小说是前苏联学者( )创设的概念。"复调"也叫“多声部”,本为音乐术语。他借用这一术语来概括托斯妥耶夫斯基小说的诗学特征,以区别于“那种基本上属于独白型(单旋律)的已经定型的欧洲小说模式”,并且认为“独白型”小说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众多性格和命运构成一个统一的客观世界,在作者统一的意志支配下层层展开。
A.巴赫金
B.佗斯妥耶夫斯基
C.托尔斯泰
D.高尔基
18.鲁迅的《祝福》描述了祥林嫂的故事,采用的是( )的叙事视点。
A.全知视点
B.第一人称视角
C.限制视角
D.纯客观叙事
19.从实践上看,文学文本的解读大体上是一个由一般性阅读、细读到解读即批评性阅读组成的相互联系、逐步深入的过程。其中,批评性阅读指的是( )。
A.细致研究词的搭配,特殊句式、句群的意味、语气,以及特殊的修辞手的运用等等,来细致体味每个词的本义、暗示义、联想义,在词、句的关系,也即由"上下文"构成的具体"语境"中,重新确定词义的过程
B.将文本与作者、与时代联系起来,对文本作延伸性阅读的过程
C.由通晓文字(词、句),到把握作者意图或文本"原意"的阅读过程
D.由读者与作者一同完成的解读性的阅读过程
20.散文的理趣,是指散文艺术地传达出来的深刻而耐人寻味的哲理感悟,也即散文的( )。
A.情趣性
B.哲理性
C.审美性
D.文彩性
二、 多选题 (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1.构成“语境”的因素包括( )。
A.作者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
B.文本语境,即上下文
C.文化语境,即某个语词或意象在一个文化史中被运用形成的意义的累积,以及语词或意象被使用时的社会语境
D.受众的心理倾向
2.在小说的叙事时间上,可以有( )多种方法。
A.顺叙
B.逆叙
C.插叙
D.倒叙
3.人物的重要性体现在( )。
A.小说的叙事总是围绕着人物展开
B.成功的人物塑造是大多数伟大的小说家们卓越成就的重要标志之一
C.对于人物的解读成为了小说文本解读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层面
D.人物寄托着作者全部的思想倾向
4.下列属于次要人物叙述语气的作品有( )。
A.《红高粱》
B.《活动变人形》
C.《福尔摩尔探案集》
D.《孔乙己》
5.散文的美学特征指的是( )。
A.散文的“真”。散文的“真”首先是指它表现的作家感情的真,性情的真。散文的真,还在于它表达上不假雕饰、无所依凭、全凭本色的"真"。
B.散文的“线”。散文的“线”指的是散文一定要有内在脉络,要沿主线进行抒写。
C.散文的“美”。散文的美,首先是指它的情味韵致的美,通俗一点说,就是散文的美雅之“趣”。散文的美,也指它的文辞的美。
D.散文的“散”。散文的“散”,主要体现为它选材范围的无所局限和它表现形式上的没有定规。从作家主体来看,散文的“散”即“自由”,更体现为作家无所拘束的心灵的自由。
6.戏剧艺术的特点我们可以概括( )。
A.艺术的综合性
B.演员在舞台空间中的直观表演性
C.时空限制性
D.受众的直接性
7.所谓“叙事视点”,也称叙事视角、叙事角度、叙事观点,指的是作家安排组织故事内容的角度,也就是一个“谁”站在什么“位置”来讲故事的问题,可以分为( )。
A.全知视角
B.限知视角
C.纯客观视角
D.纯主观视角
8.小说情节是一组或几组经过挑选,并按照一定的时、空次序和因果关系精心组合起来的事件。小说情节的主要功能有( )。
A.小说情节是小说的文本骨架
B.小说情节是我们获得某种阅读快感的来源
C.小说情节是作者表达情感的主要载体
D.小说借助情节展示出来的也就是人物性格成长和发展的历史
9.我国国内使用意识流手法的有以下哪几部作品?
A.《蝴蝶》
B.《布礼》
C.《海的梦》
D.《夜的眼》
10.散文的构思包括( )。
A.人物的选取和塑造
B.故事情节的走向
C.材料的组织和角度的选择
D.作者选取的展开叙写的角度
11.小说中叙事时间的形态可以有( )。
A.连贯的叙事时间
B.错乱的叙事时间
C.夸张的叙事时间
D.虚幻的叙事时间
12.起兴是中国古代诗歌表现手法,朱熹解释: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那么起兴的美学功能有( )。
A.起到渲染气氛,奠定诗歌情感基调的功能
B.形成诗歌的韵律、节奏,将读者从日常生活思维带入审美思维
C.使诗歌达到"无我之境"的意境之最高境界
D.能激发读者丰富的联想与想象,是一种衍生第三义的言说方式
13.叙事视点可以分为( )几种不同类型。
A.全知视角叙事
B.限制视角叙事
C.纯客观叙事
D.作者视角叙事
14.海森毕特尔的诗《一九六五年德国制造的俄狄浦斯情节》也在( )三个层面上使用了反讽手法。
A.俄狄浦斯情节,即恋母情节,而诗中却没有出现妈妈(mother)这个词眼,映入眼帘的满是"爸爸"这个词眼。
B.爸爸希特勒统治的时代已经过去,可残余仍在。阴影依旧在,我们要求祛除一切希特勒的阴影,可原纳粹的宣传部长约瑟夫.戈培尔现在却要掌权。
C.希特勒是个疯子,"屠夫",他的宣传部长也是一样,可现在他却要以"理智者"的身份掌权。
D.俄狄浦斯情节体现为对妈妈的背叛
15.叙述语气的不同类型有( )等。
A.局外人叙事语气
B.主人公叙事语气
C.次要人物叙事语气
D.傀儡叙事语气
三、 判断题 (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1.语词的错位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可称为“拗救”。
A.错误
B.正确
2.《尤利西斯》是以人物意识的流程为序统领无序的时间。这种叙事时间安排,仍然是错乱而有章法的,只不过不是按照物理时间或者现实时间的秩序,而是按照别的秩序的时间排列。( )
A.错误
B.正确
3.小说的叙事时间形态有连贯、错乱、虚幻、夸张、淡化等等,时下流行的架空小说属于虚幻的叙事时间形态。
A.错误
B.正确
4.潜台词属于幕前指示语而言,它告诉读者的也不仅仅是有关导演和演员如何进行舞台分割或如何利用演出空间、如何表演的问题,更重要的,它展示的是人物活动的空间,也即人物行动的具体环境。
A.错误
B.正确
5.形象变形,是指小说家运用不同的艺术手段,将小说中刻画的人物形象加以扭曲,从而使小说中的形象与现实生活中的形象拉开距离。例如卡夫卡的《变形记》。
A.错误
B.正确
6."剪剪轻风未是轻,/犹吹花片作红声。/一生情重嫌春浅,/老去与春无点情。"。(杨万里《又和二绝句》其二)这首诗使用了通感的手法。
A.错误
B.正确
7.万方的《风景》和司汤达的《红与黑》体现了文本互涉的现象。
A.错误
B.正确
8."意思"即读者在文本阅读过程中所"认定"的文本意义。而"意味"则是作者写进文本要借助文本加以传达的原意。
A.错误
B.正确
9.在神话、传说、魔幻、科幻小说中普遍存在的是错乱的叙事时间。
A.错误
B.正确
10.批评性阅读是文本解读的第二个步骤。
A.错误
B.正确
11.诗歌的外形式,是指它呈现于我们面前的可直接感知的语言组合形式。如诗的意象、意境、象征、隐喻等等。
A.错误
B.正确
12.T.S.艾略特《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一开始就以黎明隐喻普鲁弗洛克面对的,实际上也是属于他自己的世界的一个隐喻性象征:一个病态的、慵懒而漫无目的的、失去任何创造活力、处于生死临界点上的世界,至少是一个需要加以检视的世界。
A.错误
B.正确
13.概括起来说,对于诗歌文本的解读,自然应该是从它的内形式入手,归纳对其外形式的把握,最终达于对其所传达的诗情、诗味的领悟和玩味。
A.错误
B.正确
14.所谓意象迭加,也就是两个意象不加评论地并置一起,成为一个迭合在一起的意象,由此造成一种复合的意象表现,从而产生一种新的效果。有名的《关雎》就是意象迭加的名作。
A.错误
B.正确
15.如果一篇散文的基调在于知性,在于反复说明一个观念,或是澄清一种价值,则不论比喻有多生动,其兴会当偏于理趣。这种散文可以归入感性类散文。
A.错误
B.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