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开放大学25春社会学概论形考作业【标准答案】

作者:佚名 字体:[增加 减小]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5-05-16 18:37

形成性考核2 试卷总分:100 得分:0 1.历史唯物主义是社会学研究的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 2.社会交往冲突的根源是社会资源相对有限。 3.人际关系的明显特点是直接交往和情感性。 4.马
形成性考核2
试卷总分:100  得分:0
1.历史唯物主义是社会学研究的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
 
2.社会交往冲突的根源是社会资源相对有限。
 
3.人际关系的明显特点是直接交往和情感性。
 
4.马克思的需求的社会性和相对性论点奠定了马克思关于工人阶级相对贫穷和绝对贫穷的理论。
 
5.从需要的对象看,需要分为物质需要、精神需要两类。
 
6.在中国第一个讲解社会学的是严复。
 
7.社会交往冲突的特点是破坏性。
 
8.社会是人们交往的产物,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9.根据交往的形式,社会交往划分为直接交往和间接交往。
 
10.马克思是从微观上阐述了需要层次论,马斯洛则是从宏观上阐述了需要层次论。
 
11.“工作安定”属于哪种需要。
A.生理的
B.安全的
C.?归属的与爱的
D.自尊的
 
12.( )翻译斯宾塞的《社会学的原理》定名为《群学肄言》。
A.?康有为
B.吴文藻
C.费孝通
D.严复
 
13.人类社会与动物社会的本质区别是( )。
A.语言
B.思维
C.劳动
D.直立行走
 
14.“镜中自我”是谁提出来的。( )
A.米德
B.库利
C.布卢默
D.托马斯
 
15.文化是指( )。
A.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
B.人类学到的科学知识
C.人类遵循的行为规范
D.人类创造的所有财富
 
16.一个人同时担当了几种角色,对个人的期待发生了矛盾,难以协调,这种现象称为( )
A.角色扮演
B.角色冲突
C.角色中断
D.角色失败
 
17.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是从人的( )出发,探讨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理论。
A.?需要
B.欲望
C.?生存
D.发展
 
18.社会需要是在一定情景下,人们对( )产生的匮乏感,而要求得到满足的社会心理反应。
A.物质欲望
B.精神欲望
C.情感
D.客观事物
 
19.“社会”一词源于()。
A.中国
B.美国
C.英国
D.德国
 
20.“得到支持和友爱”属于哪种需要。( )
A.安全的
B.归属与爱的
C.自尊的
D.自我实现的
 
21.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是分等级的,包括( )。
A.自我实现的需要(希望充分发挥潜能,做最适宜的工作)
B.自尊的需要(建立在实际能力上的成就和他人的尊重)
C.归属与爱的需要(希望在团体中得到别人的爱,并给予别人爱)
D.?安全需要(防备损伤、疾病、意外,工作安定、有保障)和生理需要(食、穿、住、喝、性的需要等)
 
22.社会学的特点有( )。
A.?把社会作为一个系统、一个整体看待
B.从社会生活中,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社会行为入手进行研究,研究方法具有综合性
C.?把社会整体及其内部、外部的关系放在运动与变化的过程中去进行研究
D.非常重视社会调查研究
 
23.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 ),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A.?群体结构
B.社会关系
C.人际关系
D.?社会行为
 
24.社会化,即人的社会化,是指一个从出生,从不知不识的生物个体的人,经过不断地( )从而使社会不断延续和发展下去的基本过程。
A.学习知识,技能和社会规范
B.?培养和提高自己的社会需要
C.发展自己的社会性
D.把自己一体化到群体中去
 
25.应用社会学是指把社会学的理论知识,包括( )应用于社会实际生活、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研究。
A.观点
B.方法
C.?原理
D.新的研究结构
 
26.社会学学科按传统的分类方法大致分为( )
A.理论社会学
B.经验社会学
C.应用社会学
D.教育社会学
 
27.马斯洛的需要层次之间的关系是( )。
A.?需要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B.?较低需要得到部分满足之后较高需要才会成为追求的需要
C.高级需要更能持久地激励人
D.可以同时部分满足几种需要,但总有一个是主要的即优势需要
 
28.马斯洛的需要等级包括( )。
A.生理需要(食、穿、住、喝、性的需要等)
B.安全需要(防备损伤、疾病、意外,工作安定、有保障)
C.安全需要(防备损伤、疾病、意外,工作安定、有保障)
D.自尊的需要(建立在实际能力上的成就和他人的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希望充分发挥潜能,做最适宜的工作)
 
29.人的社会需要是在( )的结合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而产生的。
A.?主、客观条件
B.自身的生理条件
C.自身的心理条件
D.外在环境条件
 
30.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研究社会的( )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A.?结构
B.功能
C.发生
D.发展规律
形成性考核3
试卷总分:100  得分:0
1.先天的遗传对个性形成是有影响的。
 
2.科层制是组织内部职位分层、权力分等、分科设层、各司其职的组织结构形式及管理方式。
 
3.依据组织的严密程度可以将社会组织划分为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
 
4.孔德是符号相互作用论的开创者。
 
5.社会组织与环境的关系是交换关系。
 
6.科层制是法约尔提出的行政管理模型。
 
7.人类生存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8.初级社会群体也被称为初级群体或首属群体。
 
9.个性是指一个人在他的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的观念、态度与习惯等心理特征。
 
10.组织成员通过工作实现的状态与目标规定的希望状态的吻合程度,来衡量活动成效的高低。
 
11.在人的个性的形成过程中,生理、心理因素都以( )为中介发挥作用。
A.主观因素
B.客观条件
C.自然环境
D.社会因素
 
12.( )是人进行社会化的必要条件。
A.儿童游戏群体
B.邻里
C.社会群体
D.家庭
 
13.初级群体一词是美国社会学家( )首先提出来的。
A.?恩格斯
B.迪尔凯姆
C.库利
D.米德
 
14.以下哪种群体属于初级社会群体。( )
A.同事
B.军人
C.师生
D.儿童游戏群体
 
15.从六七岁到十一二岁是儿童思维发展的哪个阶段( )
A.形式运算
B.具体运算
C.感知运算
D.前运算
 
16.一个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既受自身生理和心理条件的制约,更受( )的制约。
A.?社会关系
B.自然环境
C.外部环境
D.?内部条件
 
17.家庭成员的组合形式及其相互作用形成的关系状态是( )。
A.家庭的定义
B.家庭结构
C.家庭作用
D.?家庭类型
 
18.人类学习和积累知识的能力是优于其他动物的,原因是( )。
A.人有较长依赖生活期
B.人有语言能力
C.人能进行思维活动
D.人有较强的学习能力
 
19.注重对人的管理,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从而具有强烈的“任务本位”和机械主义色彩,这种管理理论属于( )
A.家长制
B.古典管理理论
C.行为科学管理理论
D.当代管理理论
 
20.面对面的交往形成的,具有亲密的成员关系的社会群体是( )。
A.?初级社会群体
B.次级社会群体
C.?正式群体
D.社会组织
 
21.社会化的基本过程包括(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或命题运算阶段
 
22.社会化的基本内容有( )
A.传授生活技能
B.教导社会规范
C.指点生活目标
D.提供角色人选
 
23.家庭的社会功能有:( )。
A.?经济功能
B.生物功能
C.抚育和赡养的功能
D.休息和娱乐的功能
 
24.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是解释( )的权威学说。
A.角色扮演
B.动作表达
C.人类学习活动
D.学习能力
 
25.家庭结构是指家庭成员的组合形式及其相互作用形成的关系状态,其涵义包括:( )
A.家庭由多少成员组成
B.家庭成员是否有血缘关系
C.?家庭由哪些成员组成
D.家庭成员按照哪种关系模式组织起来
 
26.农村居民的生活特征表现为( )。
A.节奏慢
B.自给性强
C.生活水平低
D.同质性高
 
27.家庭的发展经历的阶段有( )。
A.血缘家庭
B.普那路亚家庭
C.对偶家庭
D.?一夫一妻制家庭
 
28.按照家庭的代际层次和亲属关系的特征划分为( )等。
A.核心家庭
B.主干家庭
C.联合家庭
D.隔代家庭
 
29.从家庭结构角度,通常把家庭划分( )。
A.核心家庭
B.主干家庭
C.?联合家庭
D.其它家庭(如单亲家庭、隔代家庭等)
 
30.人的社会化的生物基础包括( )。
A.人有脑力劳动的条件
B.?人有较长依赖生活期
C.人有语言能力
D.人有较强的学习能力
形成性考核4
试卷总分:100  得分:0
1.社会制度是经过人们筛选保留下来的文化。
 
2.社会学研究社会制度着眼于中观尺度,认为社会制度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社会需要,在一定的历史和现实条件下形成的社会关系及与此相联系的社会活动的规范体系。
 
3.政治、宗教和教育制度是本源的社会制度。
 
4.社区是地域性社会生活共同体。
 
5.人文区位学是由美国芝加哥学派提出来的,其注重研究不同人群在地域空间上的居住与活动分布,分析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6.所谓阶级,是指社会上一部分人或集团凭借他们对生产资料的垄断,无偿地占有另一个部分人或集团的剩余劳动,甚至一部分必要劳动。
 
7.城市社区的组织结构主要包括经济组织、行政组织、文化教育组织等城市居民从事职业活动的工作单位,以及家庭。
 
8.社会制度都包含着一整套活动规则即规范系统,用以规定在这个制度笼罩下的人们之间的社会相互关系(地位与角色,权利与义务等)以及人们各自的行为模式。
 
9.农村社区居民的组织程度高,组织结构复杂。
 
10.社区一词由德国社会学家曼海姆最先使用的。
 
11.按照一定的社会集团在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作标准划分的是( )。
A.阶层
B.等级
C.种姓
D.阶级
 
12.居民的组织程度高,组织结构复杂的是( )。
A.城市社区
B.农村社区
C.郊区
D.城乡融合区
 
13.生活居住地处于生产场所的中心的是( )。
A.城市社区
B.郊区
C.?城乡融合区
D.农村社区
 
14.整合作用是指( )
A.?一个社会的整体作用
B.将各部分合在一起
C.各部分协调成为一个整体
D.一个社会的稳定
 
15.( )和经济制度是本原社会制度。
A.政治制度
B.?家庭制度
C.教育制度
D.宗教制度
 
16.在许多发达国家,出现了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农村迁移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 )
A.过度城市化
B.逆城市化
C.郊区化
D.城乡融合
 
17.有人借改革,假公济私,有所谓“你有政策,我有对策”,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 )
A.制度化优先
B.制度化冲突
C.制度化逃避
D.制度化建设
 
18.政治制度的政府、军队、法庭和监狱等属于( )。
A.组织系统
B.?规则系统
C.实用设备
D.象征性设备
 
19.结构功能主义的主要人物是( A )
A.帕森斯
B.斯宾塞
C.库利
D.?丁伯根
 
20.社区有的是自然形成的,有的是人为规定的。这种划分方法是( )。
A.按人们的主要活动分类
B.按人们的主要活动分类
C.?按社区的形成方式分类
D.?按社区地域广狭分类
 
21.按城市的功能可以把城市划分为( )和旅游城市等。
A.政治城市
B.工业城市
C.商业城市
D.文化城市
 
22.解释社会分层的三种理论是( )。
A.阶级论
B.功能论
C.?需要论
D.天才论
 
23.社会分化的社会文化条件包括( )。
A.?国家、民族文化的差异
B.社会各阶层的区别
C.阶级的区别
D.其它集团的区别
 
24.历史上最使人瞩目的分层形式有( )。
A.等级论
B.权贵
C.?种姓制
D.?阶级
 
25.我国乡村建设运动实践中最有影响的两位代表人物是( )。
A.费孝通
B.?晏阳初
C.梁漱溟
D.卢作孚
 
26.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流入城市的人口超过城市发展需求,给城市正常运行带来沉重压力的现象,叫( )。
A.过度城市化
B.超城市化
C.逆城市化
D.城市化
 
27.社会分层的三个标准是( )
A.财富
B.声望
C.职业
D.权力
 
28.我国面临就业问题主要是( )两个方面。
A.新增劳动力就业
B.劳动力求大于供
C.?显性失业
D.?解决隐性失业
 
29.社会分化的原因一般由于社会分工的需要,而分化的生物因素包括( )等。
A.性别
B.年龄
C.?种族
D.智力
 
30.实现城乡融合的途径有以下三个观点:( )。
A.?优先发展农村
B.优先发展城市
C.城乡分开发展
D.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
 

Tag:  

作业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论文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合作加盟: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服务时间:
8:30-24:00(工作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