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师《小学德育理论》在线作业一 -0003 试卷总分:100 得分:0 一、 单选题 (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1.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全员共同参与,充分发挥各自主体性的管理活动,这体现现代德育管理
福师《小学德育理论》在线作业一 -0003
试卷总分:100 得分:0
一、 单选题 (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1.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全员共同参与,充分发挥各自主体性的管理活动,这体现现代德育管理的那一原则( )
A.方向性
B.教育性
C.民主性
D.整体性
2.关于现代德育描述正确的是( )。
A.以现时代的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为基础
B.以促使受教育者思想道德现代化为中心
C.促进社会现代化发展
D.以上全对
3.现代科技的重大突破和发展,引起人们道德、政治和法律观点的变化直接影响和丰富了( )。
A.德育方法
B.德育组织形式
C.德育原则
D.德育内容
4.现代德育在德育方法上( )
A.更侧重于教育者施教传道的方法
B.只强调受教育者受教修养的方法
C.强调施教传道方法和受教修养方法的综合统一
D.施教传道和受教修养可以不相联系的综合统一
5.东方国家和民族的德育目标受到儒家思想道德的影响,这表明哪一因素对德育目标具有重要影响作用( )。
A.经济政治制度
B.生产力状况
C.一定社会的精神文化、民族传统
D.德育对象的需要
6.现代德育在德育方法上( )。
A.更侧重于教育者施教传道的方法
B.只强调受教育者受教修养的方法
C.强调施教传道方法和受教修养方法的综合统一
D.施教传道和受教修养可以不相联系的综合统一
7.哪一种方法是教育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影响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提高其道德认识的教育方法( )。
A.说理教育法
B.品德修养法
C.榜样示范法
D.实际锻炼法
8.在一项德育方案实施之前进行可行性评价,将要进行的德育活动是否能取得一定的效果,与德育方案是否可行有着密切的关系。这是一种什么评价( )
A.诊断性评价
B.决策性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总结性评价
9.品德是一种什么现象( )。
A.是一种社会现象
B.属于个人意识范畴,是一种个体现象
C.是一种生物现象
D.是人的偶然的表现
10.最早提出集体教育的是哪一位教育家( )。
A.陶行知
B.马卡连科
C.苏霍姆林斯基
D.布鲁纳
11.品德是一种什么现象( )。
A.是一种社会现象
B.属于个人意识范畴,是一种个体现象
C.是一种生物现象
D.是人的偶然的表现
12.在那一个社会历史阶段最早形成了一定的德育思想( )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13.决定德育内容的是:
A.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B.德育目标
C.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发展水平
D.当前形势和学生的思想实际
14.大众传媒的宣传教育活动对人们的品德可能产生积极和消极的两种影响作用,所以要求社会德育必须( )
A.要考虑宣传对象的需要和特点
B.社会德育要与社会生活实际相结合
C.坚持正确的导向,使其内容科学健康
D.手段、形式应灵活多样
15.()年首次提出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全体国民公德。
A.1949
B.1951
C.1954
D.1958
二、 多选题 (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1.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学校德育常用的方法的是:( )
A.说理教育法
B.陶冶教育法
C.实际锻炼法
D.品德评价法
2.德育评价的功能有:( )
A.信息反馈功能
B.管理功能
C.教育功能
D.研究功能
3.榜样的种类有:
A.革命领袖和英雄模范人物
B.家长和教师
C.电影电视,文学作品中的典型形象
D.时尚明星
4.制约现代德育目标,德育内容的因素有:( )
A.社会的现代化发展
B.受教育者的发展
C.思想品德心理特点
D.教育世界观的因素
5.德育主要是:
A.引导学生掌握社会思想观点和道德规范
B.发展他们分辨善恶的能力以解决道德价值观的问题
C.引导学生认识世界,掌握知识,发展认识能力
D.致力于分清真假,解决科学真理观的问题
6.下列选项中属于原始社会的德育内容的是:
A.原始社会的品德规范要求人们全力维护原始氏族和部落的整体利益
B.热爱劳动是原始人的最主要的道德规范
C.氏族内部的民主和平等也成为原始人道德关系的重要特征
D.男子统治和奴役妇女的道德观念
7.品德心理形式包括:
A.品德认识
B.情感
C.行为习惯
D.思想
8.德育管理实施环节的主要管理内容有( )。
A.计划
B.组织
C.指导
D.协调
9.从受教者出发区分的德育管理过程基本环节有:( )
A.提高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思维
B.实现从知到行的转化,培养品德践行能力
C.教育情况的回馈和总结
D.品德的考察与评定
10.品德基本要素有():
A.思
B.知
C.情
D.行
11.制定实施计划的要求
A.要实事求是,切实可行。
B.要有合理分工,将任务落实到人。
C.对各项德育工作的进度和质量都要提出明确的要求
D.要充分发动群众,让他们参与制定计划
12.德育评价的功能有:
A.信息反馈功能
B.管理功能
C.教育功能
D.研究功能
13.我国学者林崇德研究认为品德发展关键期为( ):
A.2.5-3岁
B.5.5-6岁
C.小学三年级
D.初中二年级
14.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的特点是:
A.自愿性
B.自主性
C.灵活性
D.实践性
15.美国学校的德育目标和德育内容是( )。
A.注重爱祖国,对祖国忠诚的教育
B.注重责任公民的教育
C.注重个人基本品德的教育
D.注重解决学校现实问题的教育
三、 判断题 (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共青团支部是班级德育工作的主导力量。
A.错误
B.正确
2.“主体-发展性”是现代德育区别于传统德育的分水岭。
A.错误
B.正确
3.学校,家庭,社区教育的相互配合,有赖于德育网络中的组织机构发挥协调,整合作用 。
A.错误
B.正确
4.《论语》最早提出了进行大学教育的完整体系,包括三纲领和八条目。
A.错误
B.正确
5.思想品德的内涵,一般表述为:"个体按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等社会意识和行为规范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特征和倾向" 。
A.错误
B.正确
6.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或特定社会对于人才培养质量规格的总的规定 。
A.错误
B.正确
7.实际锻炼法是指在教育者指导下,受教育者在自我意识基础上产生积极进取心,为形成良好思想品德而向自己提出任务,进行自觉的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的方法。
A.错误
B.正确
8.德育的实质是育德 。
A.错误
B.正确
9.德育论就是研究道德教育的科学。
A.错误
B.正确
10.德育目标体系主要有两个涵义:第一,德育目标体系不是单一的目标。第二,各级各类具体德育目标是以共同的德育观和方法论为基础的。
A.错误
B.正确
11.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受教育者和德育内容及方法等几个因素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矛盾和关系。在这些矛盾中,教育者和德育内容、德育方法的矛盾是主要的矛盾。
A.错误
B.正确
12.从德育评价对象来区分,可分为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
A.错误
B.正确
13.科学性原则要求德育评价要做到客观,必须要求遵循科学的原则,只有遵循科学性原则,评价结果才可能是客观的 。
A.错误
B.正确
14."主体-发展性"集中地表现了德育形式转换的内涵 。
A.错误
B.正确
15.教育性原则要求德育评价的整个过程中及其方法的运用中,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为指导。
A.错误
B.正确
16.德育评价是整个德育过程必不可少的反馈阶段。德育评价的核心是品德评价,但并不仅仅是品德评价。
A.错误
B.正确
17.德育论的任务就是指导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A.错误
B.正确
18.权系数是人们为区分不同的评价指标,对测评对象的价值和在测评指标体系中所处的地位所赋予的不同的数值,权系数也叫权重。
A.错误
B.正确
19.德育社会功能的现代性,也表现在为社会现代化服务具有先行性,超前性 。
A.错误
B.正确
20.德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德育有其相对独立的历史发展过程,因而它在发展过程中,必然要从多方面吸收和利用以往发展阶段的成果,包括德育思想、内容、原则、方法等成果来丰富、发展自己。
A.错误
B.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