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师《数学课程与教学论》在线作业一 -0004 试卷总分:100 得分:0 一、 单选题 (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1.数学教学中的( ),就是要合理地设计教学方案,对教学步骤作出最佳设计方案。
福师《数学课程与教学论》在线作业一 -0004
试卷总分:100 得分:0
一、 单选题 (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1.数学教学中的( ),就是要合理地设计教学方案,对教学步骤作出最佳设计方案。
A.定度控制
B.定序控制
C.定势控制
D.定度控制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客观依据是
A.教学内容
B.教学模型
C.教学方法
D.教学目标
3.在数学学习的各个阶段中,相互作用阶段的结果是
A.扩大原有认知过程
B.产生学习新知的需要
C.产生新的数学认知结构的雏形
D.改造原有的认知结构,以适应新学习内容的过程
4.数学概念的定义应符合的合理性要求不包括
A.定义的相容性
B.定义的确定性
C.定义的系统性
D.定义的独立性
5.美国NCTM数学课程标准(1998)把( )作为有“数学素养”的一个重要标志。
A.具有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B.具有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C.具有分析数学问题的能力
D.具有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
6.()是对数学知识的本质认识,是从某些具体的数学内容和对数学的认识中锻炼上升的数学观点,它在认识活动中被反复运用,带有普遍指导意义。
A.数学思想
B.数学方法
C.数学概念
D.数学推理
7.思维最显著的特征是
A.间接性
B.概括性
C.直观性
D.差异性
8.以下哪项不属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的三维目标
A.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B.知识与技能
C.过程与方法
D.分析与综合
9.阶梯模式的学习过程不包括
A.选择阶段
B.回忆阶段
C.概括阶段
D.分析阶段
10.( )保证了思维的论证性和推理的理由充足性
A.同一律
B.充足理由律
C.不矛盾律
D.排中律
11.不是同一关系的两个概念甲和乙,如果甲概念的外延 完全包含乙概念的外延 ,那么,这两个概念具有
A.从属关系
B.全同关系
C.交叉关系
D.依赖关系
12.以下哪项不属于认知学派的学习理论
A.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B.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说
C.奥苏伯尔的认知──接受学习理论
D.托尔曼的认知学习理论
13.数学的高度抽象性不包括
A.数学抽象出客观现象的空间形式和数量的关系
B.数学的抽象有着丰富的层次
C.数学抽象伴随着高度的概括性
D.数学抽象具有系统性
14.数学的抽象必须以具体的( )为基础
A.概念
B.素材
C.公理
D.命题
15.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是
A.强烈意志
B.学习动机
C.学习态度
D.外在激励
二、 多选题 (共 15 道试题,共 45 分)
1.人们普遍认为的数学的特点有
A.高度的抽象性
B.逻辑的严谨性
C.一定的随机性
D.应用的广泛性
2.数学教学必须遵循的特殊原则为
A.抽象与具体相结合原则
B.归纳与演绎相结合的原则
C.严谨性与量力性相结的原则
D.发展与巩固相结合的原则
3.学习过程的网状模式包括
A.闻见、感知阶段
B.理解、加工阶段
C.熟练、巩固阶段
D.应用、实践阶段
4.对于中学生,思维的批判性表现为:
A.有能力评价解题思路选择得是否正确以及评价这种思路必然导致的结果;
B.愿意检验已经得到的或正在得到的粗略结果
C.善于找出和改正自己的错误,重新计算和思考,找出问题所在
D.不迷信于老师和课本,有分析地接受老师讲的一切,凡是都要经过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然后再作出判断。
5.程序教学法是斯金纳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来的教学方法,其原则是
A.小步子原则
B.操作反应原则
C.及时反馈原则
D.自定步调原则
6.桑代克的试误说的主要内容有
A.学习的实质就是形成一定的刺激反应的联结,即学习者对某个情境所作的反应
B.学习是在尝试与错误中进行的,在重复的尝试中,错误反应逐渐摒除,正确反应逐渐增强,最后形成固定的刺激反应联结,获得成功。
C.人类学习虽与动物的学习有别的,人类的学习在尝试过程中是有意识地分析与选择,
D.学习是一个主观能动的过程
7.在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A.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和理想教育
B.引导学生在学习实践中与困难作斗争
C.充分发挥班级集体和榜样的教育作用
D.启发学生加强意志的自我锻炼
8.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贯彻严谨性与量力性相结合的原则?
A.教学要求应恰当、明确。
B.教学中要逻辑严谨,思路清晰,语言准确。
C.教学中注意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 由已知到未知、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地讲解数学知识,
D.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但所涉及的问题不宜太难,不能让学生望而生畏,
9.建构学说对数学学习的指导意义有
A.建构学说强调主体的感知
B.建构学说强调外部环境的制约和影响
C.建构学说强调学习是发展, 是改变观念
D.建构学说强调学习是达到预期目标
10.数学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成分有
A.教师和学生
B.教学内容
C.教学材料
D.教学模型与方法
11.如何正确进行概念的教学
A.了解概念的体系,注意概念的引入
B.揭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C.牢记概念的定义
D.重视概念的巩固和应用
12.归纳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有
A.归纳是揭示数学规律的重要手段
B.归纳是由具体到抽象的手段
C.归纳是培养抽象概括能力的重要途径
D.归纳启发人们用特殊方法解决一般问题
13.数学课程目标改革的共同特点是
A.数学课程目标更加关注人的发展,关注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
B.数学课程目标面向全体学生,从精英转向大众
C.数学课程目标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而不是统一的模式
D.数学课程目标更加注重联系现实生活与社会
14.在数学教学中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A.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B.提高学习的期望水平
C.及时反馈
D.适当的奖惩
15.数学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规定,通过义务教育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
A.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B.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
C.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D.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三、 判断题 (共 10 道试题,共 25 分)
1.集中思维的方向集中于同一方向,即从同一方面进行思考;发散思维方向发散于不同的方面,即从不同的方面进行思考,因此两者是对立的
A.错误
B.正确
2.为了实现数学教学过程的优化,根据控制论的原理,对数学教学的过程必须进行有效的控制。
A.错误
B.正确
3.评价主体的多元性,评价内容的多元化与开放性,是各国数学学习评价改革的特点
A.错误
B.正确
4.不完全归纳法不是严格的数学推理方法,因此不提倡使用
A.错误
B.正确
5.任何一位科学家的创造能力可用如下的公式估计: 创造能力=知识量×发散思维能力。
A.错误
B.正确
6.矛盾律指出两个矛盾(对立)的判断是一真一假。
A.错误
B.正确
7.培养运算能力主要靠代数教学,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主要靠平面几何教学。
A.错误
B.正确
8.教学的量力性,就是量力而行
A.错误
B.正确
9.在教学方法中,讨论、问答不属于探索活动。
A.错误
B.正确
10.数学教育学的研究手段可以是教学设计、教学、分析课堂活动、实验、定向观察等。
A.错误
B.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