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财政学》期末考试A卷 姓名: 专业: 学号: 学习中心: 一、单项选择题(2*10=20) 1.亚当.斯密关于财政支出方面提出的原则是( A ) A.量入为出 B.量出为入 C.财政赤字 D.赤字
《公共财政学》期末考试A卷
姓名:
专业:
学号:
学习中心:
一、单项选择题(2*10=20)
1.亚当.斯密关于财政支出方面提出的原则是( A )
A.量入为出 B.量出为入 C.财政赤字 D.赤字财政
2.下列商品课税中,税负最容易转嫁的是( A )
A.对供给弹性大,需求弹性小的商品课税
B.对供给弹性大,需求弹性大的商品课税
C.对供给弹性小,需求弹性小的商品课税
D.对供给弹性小,需求弹性大的商品课税
3.在销售收入中,只允许扣除外购生产资料中的非固定资产项目(或其已纳税金)的,称为( D )增值税
A.消费型 B.收入型 C.增值型 D.生产型
4.债务依存度是指( C )
A.当年公债发行额占当年财政收入的比重
B.当年公债累计余额占当年财政支出的比重
C.当年公债发行额占当年财政支出的比重
D.当年公债累计余额占当年GDP的比重
5.财政补贴是( A )
A.行政调节手段 B.宏观运行机制
C.经济调节手段 D.宏观政策目标
6.税收对储蓄的收入效应的大小取决于所得税的( B )水平,而替代效应的大小取决于所得税的( )高低。
A.平均税率,平均税率 B.平均税率,边际税率
C.边际税率,平均税率 D.边际税率,平均税率
7.国家财政参与收入分配和资源配置凭借的是( C )
A.经济权力 B.财产权力
C.政治权力 D.军事权力
8.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内容是( A )
A.社会保险 B.社会救济
C.社会福利 D.优抚安置
9.下列不属于财政政策手段的是( C )
A.税收 B.国债 C.公开市场业务 D.财政投资
10.相对有效的弥补公共财政赤字的办法是( B )
A.增加税收 B.财政向商业银行借款
C.财政向中央银行“透支” D.发行公债
二、判断题(打“√”或“×”,2*10=20)
1.由于市场失灵的存在,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越多越好。( × )
2.发展一定是增长,但增长不一定是发展。( √ )
3.公平是效率的前提条件。( × )
4.国债还本付息支出是一项经常性支出。( × )
5.从各国的一般发展趋势来看,社会消费性支出的绝对规模总的是呈现一种扩张的趋势。( √ )
6.从经济性质上看,基础设施是纯公共产品。( × )
7.市场经济下社会保障制度具有“内在稳定器”的作用。 ( √ )
8.如果一项收入可以采取税收形式也可以采取收费形式,一般应采用税收形式。( × )
9.社会保险税是以纳税人的工薪所得作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收,因而不能发挥在高收入群体和低收入群体之间的再分配作用。( × )
10.为保证公开性、透明性,政府采购需完全采用招标性采购。( √ )
三、简答题(10*2=20)
1.请简述公共投资的特点。
答:(1)公益性。公共投资追求社会效益的最大化,而不以经济效益为目标。这是振幅的只能所决定的基础设施和公益性设施只能或主要靠政府来集中提供,以满足社会的共同需要。
(2)无偿性。公共投资的使用一般是无偿的,无法通过计价收费的方式来补偿伙食只能得到部分补偿。政府投资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企业和居民则无偿地向政府上缴税款,然后政府再继续用于公共投资,从而间接地形成公共投资的循环。
(3)政策性。公共投资必须考虑国家产业政策。因其投资主体的主导、超然地位,可以调节社会投资结构,以保证社会投资活动的正常顺利进行。
2.请简述税负转嫁的形式。
答:(1)前转,又称顺转,指商品生产者和销售者,在进行商品和劳务形式的经济贸易时,将其所缴纳的税款附加于商品或劳务的价格之中,通过提价方法向前转嫁给购买者或消费者负担,这是税负转嫁的基本方式。
(2)后转,又称为逆转,指纳税人通过压低商品或劳务的购进价格,将其所缴纳的税款转嫁给商品销售者和生产者的方法。
(3)消转,即纳税人对其所纳的税款既不向前转嫁也不向后转嫁,而是通过改善经营管理或改进生产技术等方法,自行消化税收负担。
(4)税收资本化,即生产要素购买者将购买的生产要素未来应纳的税款,通过从购人价格中扣除的办法,向后转移给生产要素的出售者的一种形式。
四、论述题(20*2=40)
1.请论述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
答:(1)收入分配和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含义。所谓收入分配,通常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国民收入在价格、税收、政府支出等工具的作用下,在国家、企业和个人之间分割、形成流量的收入分配格局和存量的财产分配格局。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是指财政运用多种方式参与国民收入的分配和调节,以期达到收入分配的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
(2)收入分配职能的主要内容:包括调节企业的利润水平、调节居民个人的收入水平。
(3)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手段和机制。规范工资制度、加强税收调节、完善转移支付制度。
2.请论述影响内债规模的因素。
答:影响内债规模的因素主要有:应债能力、偿债能力、使用效益。
(1)应债能力:社会中应债机构和个人的资金水平是制约国债规模的重要因素。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应债客体,是指承购国债的资金来源,可以用一国国内生产总值或者国民收入来表示。国民收入越多,应债能力越强,这取决于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二是应债主体,指承购国债的企业、机构和居民,一般地,发达国家收入水平较高,收入中生产和生活必需品的投入相对比较低,承购国债的能力相对较高;发展中国家则相反。
(2)偿债能力:偿债能力最终取决于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
(3)使用效益:国债的使用效益是国债规模的决定性因素,适度的国债规模不仅要从有关指标的相对数和绝对数来看,还要从国债最终的使用效益来考察。
姓名:
专业:
学号:
学习中心:
一、单项选择题(2*10=20)
1.亚当.斯密关于财政支出方面提出的原则是( A )
A.量入为出 B.量出为入 C.财政赤字 D.赤字财政
2.下列商品课税中,税负最容易转嫁的是( A )
A.对供给弹性大,需求弹性小的商品课税
B.对供给弹性大,需求弹性大的商品课税
C.对供给弹性小,需求弹性小的商品课税
D.对供给弹性小,需求弹性大的商品课税
3.在销售收入中,只允许扣除外购生产资料中的非固定资产项目(或其已纳税金)的,称为( D )增值税
A.消费型 B.收入型 C.增值型 D.生产型
4.债务依存度是指( C )
A.当年公债发行额占当年财政收入的比重
B.当年公债累计余额占当年财政支出的比重
C.当年公债发行额占当年财政支出的比重
D.当年公债累计余额占当年GDP的比重
5.财政补贴是( A )
A.行政调节手段 B.宏观运行机制
C.经济调节手段 D.宏观政策目标
6.税收对储蓄的收入效应的大小取决于所得税的( B )水平,而替代效应的大小取决于所得税的( )高低。
A.平均税率,平均税率 B.平均税率,边际税率
C.边际税率,平均税率 D.边际税率,平均税率
7.国家财政参与收入分配和资源配置凭借的是( C )
A.经济权力 B.财产权力
C.政治权力 D.军事权力
8.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内容是( A )
A.社会保险 B.社会救济
C.社会福利 D.优抚安置
9.下列不属于财政政策手段的是( C )
A.税收 B.国债 C.公开市场业务 D.财政投资
10.相对有效的弥补公共财政赤字的办法是( B )
A.增加税收 B.财政向商业银行借款
C.财政向中央银行“透支” D.发行公债
二、判断题(打“√”或“×”,2*10=20)
1.由于市场失灵的存在,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越多越好。( × )
2.发展一定是增长,但增长不一定是发展。( √ )
3.公平是效率的前提条件。( × )
4.国债还本付息支出是一项经常性支出。( × )
5.从各国的一般发展趋势来看,社会消费性支出的绝对规模总的是呈现一种扩张的趋势。( √ )
6.从经济性质上看,基础设施是纯公共产品。( × )
7.市场经济下社会保障制度具有“内在稳定器”的作用。 ( √ )
8.如果一项收入可以采取税收形式也可以采取收费形式,一般应采用税收形式。( × )
9.社会保险税是以纳税人的工薪所得作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收,因而不能发挥在高收入群体和低收入群体之间的再分配作用。( × )
10.为保证公开性、透明性,政府采购需完全采用招标性采购。( √ )
三、简答题(10*2=20)
1.请简述公共投资的特点。
答:(1)公益性。公共投资追求社会效益的最大化,而不以经济效益为目标。这是振幅的只能所决定的基础设施和公益性设施只能或主要靠政府来集中提供,以满足社会的共同需要。
(2)无偿性。公共投资的使用一般是无偿的,无法通过计价收费的方式来补偿伙食只能得到部分补偿。政府投资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企业和居民则无偿地向政府上缴税款,然后政府再继续用于公共投资,从而间接地形成公共投资的循环。
(3)政策性。公共投资必须考虑国家产业政策。因其投资主体的主导、超然地位,可以调节社会投资结构,以保证社会投资活动的正常顺利进行。
2.请简述税负转嫁的形式。
答:(1)前转,又称顺转,指商品生产者和销售者,在进行商品和劳务形式的经济贸易时,将其所缴纳的税款附加于商品或劳务的价格之中,通过提价方法向前转嫁给购买者或消费者负担,这是税负转嫁的基本方式。
(2)后转,又称为逆转,指纳税人通过压低商品或劳务的购进价格,将其所缴纳的税款转嫁给商品销售者和生产者的方法。
(3)消转,即纳税人对其所纳的税款既不向前转嫁也不向后转嫁,而是通过改善经营管理或改进生产技术等方法,自行消化税收负担。
(4)税收资本化,即生产要素购买者将购买的生产要素未来应纳的税款,通过从购人价格中扣除的办法,向后转移给生产要素的出售者的一种形式。
四、论述题(20*2=40)
1.请论述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
答:(1)收入分配和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含义。所谓收入分配,通常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国民收入在价格、税收、政府支出等工具的作用下,在国家、企业和个人之间分割、形成流量的收入分配格局和存量的财产分配格局。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是指财政运用多种方式参与国民收入的分配和调节,以期达到收入分配的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
(2)收入分配职能的主要内容:包括调节企业的利润水平、调节居民个人的收入水平。
(3)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手段和机制。规范工资制度、加强税收调节、完善转移支付制度。
2.请论述影响内债规模的因素。
答:影响内债规模的因素主要有:应债能力、偿债能力、使用效益。
(1)应债能力:社会中应债机构和个人的资金水平是制约国债规模的重要因素。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应债客体,是指承购国债的资金来源,可以用一国国内生产总值或者国民收入来表示。国民收入越多,应债能力越强,这取决于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二是应债主体,指承购国债的企业、机构和居民,一般地,发达国家收入水平较高,收入中生产和生活必需品的投入相对比较低,承购国债的能力相对较高;发展中国家则相反。
(2)偿债能力:偿债能力最终取决于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
(3)使用效益:国债的使用效益是国债规模的决定性因素,适度的国债规模不仅要从有关指标的相对数和绝对数来看,还要从国债最终的使用效益来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