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核作业4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判断题 (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1.世界统一于存在是唯物主义的命题。 2.自由是指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核作业4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判断题 (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1.“世界统一于存在”是唯物主义的命题。
2.自由是指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3.质和事物的存在直接同一。
4.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变化发展的基本形式和状态。
5.揭示事物发展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否定之否定规律。
6.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7.英雄人物的活动是理解历史活动的基本线索。
8.假象不反映本质。
9.假象不反映本质。
10.离开物质主体谈运动,必然导致形而上学。
11.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
12.辩证的同一是以差别、对立为前提的同一。
13.认识的主体是指所有的人。
14.同一内容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同一形式也可以表现不同的内容。
15.人的思维是至上的,同样又是不至上的。
二、单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6.事物的内容是指( )。
A.各种现象联系的总和
B.事物诸要素的结构方式
C.预示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
D.构成事物的一切要素的总和
17.实践之所以是检验认识真理的唯一标准,就实践自身的特点而言是因为( )。
A.它是对人类有用的活动
B.它是多数人参加的活动
C.它是有主观性的活动
D.它是直接的现实性的活动
18.庸俗唯物主义在意识本质问题上的错误在于( )。
A.不懂得物质对意识的作用
B.不了解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
C.抹煞意识形式的主观性
D.否认意识内容的客观性
19.空间是指( )。
A.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
B.事物之间的距离
C.物体的体积
D.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
20.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 )。
A.绝对观念
B.客观实在
C.理念世界
D.“原初”物质
21.人工智能的出现证明( )。
A.意识不是人类所特有的现象
B.辩证唯物主义关于意识本质的规定已过时
C.人脑是可以认识的,思维模拟是可能的
D.人类思维最终会发展到机器思维
22.假象是指( )。
A.正面地直接表现本质的现象
B.不存在于客观事物之中的现象
C.和本质没有同一性的现象
D.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的现象
23.生产关系的性质是由:
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的
B.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决定的
C.产品分配关系决定的
D.消费关系决定的
24.在整个地球的生态系统中,对生态系统变化最强力的影响因素是( )。
A.绿色植物
B.动物
C.人类社会
D.非生物环境
25.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是( )。
A.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可知论,唯心主义认识是不可知论
B.唯物主义认识论是直观反映论,唯心主义认识论是能动反映论
C.唯物主义认识论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唯心主义认识论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认识路线
D.唯物主义认识论承认认识来源于实践,唯心主义认识论不承认认识来源于实践
三、多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26.现象和本质的区别在于( )。
A.现象是外在的,本质是内在的
B.现象是可感知的,本质是借思维才能把握的
C.现象是易变的,本质是较稳定的
D.现象是相对的,本质是绝对的
E.现象是共性,本质是个性
27.下列论著属于意识形态的有( )。
A.曹雪芹的《红楼梦》
B.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C.孔子的《论语》
D.宋应星的《天工开物》
E.邹容的《革命军》
28.下列各项属于阶级产生的基本前提的有( )。
A.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出现剩余产品
B.社会分工及随之而来的产品交换
C.投机商人通过不平等交换赚取钱财
D.一些人利用各种手段掠夺他人财产
E.通过不平等分配占有他人劳动
29.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我国必须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吸收外国的优秀文明成果,发展自己,增强我国自力更生的能力。这样做依据的哲学道理有( )。
A.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
B.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
C.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
D.外因对事物的发展有重要影响作用
E.外因和内因结合在一起共同推动事物发展
30.主观唯心主义的时空观认为( )。
A.时空是人类感性直观中的先天形式
B.客观世界中存在“绝对时空”
C.时空是感觉系列调整了的体系
D.时空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
E.时空是“绝对观念”外化的产物
31.下列各项属于英雄创造历史的历史唯心主义产生的根源的有:( )
A.生产规模的狭小限制人们的眼界
B.剥削阶级的偏见曲解历史的发展
C.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不高
D.认识上的直线性和片面性
E.保守落后思想的腐蚀作用
32.下列各项正确反映人对地理环境的依赖关系的有( )。
A.地理环境的优劣可以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B.地理环境的变化可以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C.地理环境为人类提供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场所
D.地理环境为人类提供生产和生活的自然资源
E.地理环境的好坏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
3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即( )。
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B.物质世界是否发展变化的问题
C.物质世界能否为人们认识的问题
D.世界的本原是一个还是多个的问题
E.实践和认识的关系问题
34.联系的多样性表现为( )。
A.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
B.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
C.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
D.幻想联系和真实联系
E.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
35.割裂量变和质变的辩证统一,会导致( )。
A.庸俗唯物主义
B.庸俗进化论
C.改良主义
D.激变论
E.冒险主义